大家好,我是元行。个人养老金推广到全国了,保险产品是其中的主力军,又考虑到养老规划这个难搞的话题(总需要有人教育?),保险代理人再次粉墨登场的机会似乎到了。但是,个人养老金真的能够给保险行业打下一针强心剂吗?这个问题今天我先用大火的DeepSeek来预测一下。未来3年,个人养老金到底能养活多少保险代理人?或者是按200万从业人员计算,人均能从个人养老金赚到多少收入?文章的核心不仅是结论,还有我使用DeepSeek的过程。本来以为Deepseek很聪明,我就简单的问了一句:根据全国推开个人养老金政策,推算其中的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,以及需要的保险从业人员?然后答案就emmmmm....看来DS还不了解计算的模型和保险业的一些实际情况。还是得先动一下脑子,得一步步引导DS找出答案才行。看看DS回答,冷静思考
以下是基于合理假设和逻辑推导的分步分析,需注意实际数据需以官方统计为准:适用人群:年收入≥9.6万(税率10%以上群体),最优群体为年收入≥20万(税率20%以上)潜在基数:根据统计局数据,中国年收入≥20万人群约5000万人(占劳动人口5%)2026年:+500万(渗透率35%)3年累计新增缴存人数:1900万人当前人均缴存:约8000元/年(受12000元上限限制)2026年:500万×6000=300亿3年累计新增缴存金额:1140亿元3. 养老年金产品份额预测(代理人目前主销的类别)2026年:300亿×29%=87.0亿3年累计养老年金规模:291亿元累计佣金率20% → 291亿×20%=58.2亿元可养活代理人数量:58.2亿 ÷ 6万 ≈ 9.7万人年佣金分配:58.2亿 ÷ 3年 ≈ 19.4亿/年人均年增收:19.4亿 ÷ 200万 ≈ 970元/人/年理想非常丰满,结论残酷
看到这个预测结果,保险公司想借政策去大规模招募代理人的想法,估计要落空了。
当然了,这个预算的过程,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。比如现存数据的滞后(从2023年开始计算),逻辑的漏洞,预测的偏差等等。
也可能从代理人收入而言,还有其他的实际情况。比如会不会销售个养过程中,会不会产生其他的养老规划需求?
但,我们也要从另一面考虑: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复杂性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保险代理人销售,或者说,付出的营销成本(时间/经济)与收入回报是否对等?
个人养老金全国销售,或许只是一部分保险从业人员的机会。灵魂拷问来了:你会选择卖个人养老金系列的商业保险产品吗?下期见!
最近,公众号推送规则又改版了。改版后,没有加星标“★”的订阅号,图文消息可能只显示标题和小图,或者延迟推送,甚至被折叠。不想错过最新消息,请给公号一个星标,操作请看下图▼